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乘著歷史的時光機遨遊日本時代,
  從135張諷刺漫畫看奇妙的臺灣社會。

  ◎你可能不知道臺灣人現在使用的語言「臺語」,其實原本沒有這樣的稱呼。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臺語」是日本人在日治時期創造出來的說法。本書中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風靡於大正時代的諷刺漫畫,從日本來的無名畫家國島水馬,首次引進報紙的諷刺漫畫到臺灣。在大正民主風潮的全盛時期,激盪的臺灣充滿著矛盾與衝突的素材。國島近二十年的漫畫創作,反映了臺灣社會的真實樣貌。

  ◎漫畫家在「大碗」(臺灣)上描繪出矛盾與衝突:臺灣人民族意識的升高、與統治當局的衝突、關東大地震引起的騷動、原住民的武裝反抗……。

  漫畫這個流行文化的產物,是現代普羅大眾的生活享受甚至精神寄託。漫畫從繪畫演變而來,卻有著不同於繪畫的特性,以單純、輕鬆的筆調描繪出滑稽、誇張、幽默、諷刺、荒謬的圖畫,經常伴隨的故事性的台詞,呈現在世人眼前,而諷刺與幽默是其最大的特性。

  日本近代漫畫與西方世界有著相當大的連結,1920年代因為自由民權運動的發展,大正時期政府控制力較為薄弱,再加上庶民的娛樂生活受到重視,因此大正時代成為文化百花齊放的時期。時值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也感受到這股時代的巨流,臺灣人要求改善差別待遇,並且在時代潮流的推波助瀾下,高呼設置議會和實現地方自治制度的運動。

  大正民主風潮對臺灣的社會、政治情勢、風俗等層面帶來十分劇烈的變化,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報紙的諷刺漫畫在臺灣這塊殖民地正式登場,並形成一股風潮。颳起這陣旋風的人是一位名叫國島水馬(本名國島守)的日本畫家,他因緣際會下來到殖民地臺灣,在臺北唯一的日刊報紙《臺灣日日新報》擔任「漫畫記者」。

  國島氏以「水馬生」、「水馬」的筆名,繪製或書寫風景畫、人物肖像畫、附有諷刺畫的遊記和文章。其後約二十年間,他是臺灣最大報社《臺灣日日新報》唯一的報紙諷刺漫畫家,針對政治、經濟、風俗、社會百態與國內外各大事件等主題,以詼諧、揶揄的筆法繪製出色的諷刺漫畫,並連載於報紙上。

  本書作者坂野德隆以國島水馬的漫畫帶領我們瀏覽大正時代下臺灣的面貌:當時的臺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人對關東大地震的震撼與共鳴;全島面對皇太子來訪的緊張與期待;霧社事件帶來的衝擊與傳染病的橫行,張牙舞爪的臺灣映射眼前;多元的宗教習俗與季節風俗讓人應接不暇;廣播、報紙媒體與交通發達為社會帶來各種希望與夢想。……國島氏對市民生活觀察入微,他的作品成為這本書解讀日治時期臺灣的寶貴史料。

名人推薦

  吳政憲(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嘉行/焦糖(喜劇演員)
  黃震南(藏書界的竹野內豐)
  蔡錦堂(師大臺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鳳氣至純平(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坂野德隆


  生於1962年。曾任英語報社《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記者,1993年出版懸疑小說《器官捐贈的野獸》,以小說家的身分出道。2001年起,移居臺灣等地,經採訪後撰寫、發表紀實作品。小說作品有《世紀末的集團》(実業之日本社)、《香檳塔》(双葉社)、《峇里.夢中景色:沃爾特.史畢斯(Walter Spies)傳》(文遊社)、《殉於峇里的武士:在印尼獨立戰爭中成為英雄的日本兵記錄》(講談社)、《臺灣.消逝在日月潭的故鄉:流浪的邵族人與日本》(ウェッジ)等。

審訂者簡介    

黃天祥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博士。曾擔任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客員研究員、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中原大學研究助理,以都市史為主題,進行臺灣近代土地及城鄉發展等課題之研究。長年從事臺灣文化資產的調查研究及保存工作,目前以桃園大溪為據點,透過大溪老街為主的老屋之保存活化,思考地方活化再生的可能性。

譯者簡介    

廖怡錚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旅居日本。著有《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譯有《觀光時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晚清與中華民國》、《資生堂的文化裝置:引發時尚革命的美學教主》、《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從東南亞到東協:存異求同的五百年東南亞史》等。

目錄

作者序 坐進「大碗」的漫畫家
從「自立」走向「自轉」的臺灣/國島氏的旁觀者視角
 
第一章 大正民主風潮在臺灣
大稻埕的金魚與龍/「果凍化」的臺灣社會/活生生的臺灣娃娃人偶
 
第二章 富裕又苦惱的蓬萊島
蓬萊米與香蕉的榮盛衰敗/打造臺灣心臟的日本人/埋藏在福爾摩沙的寶藏
 
第三章 震撼與共鳴的關東大地震
對著捐款金計量機器為日本注入活力的臺灣島民/從大碗溢出的受災戶/共同體會震災下的心情/團結合作,走向復興之路
 
第四章 皇太子來了──走向開明之世
手忙腳亂的「恭迎」準備/「行啟」成為愛國教育上的重要佈局/山之呼喚──因皇太子命名而颳起的登山熱潮/隨著行啟而振興的運動精神與鄉土愛/皇太子與高砂族
 
第五章 張牙舞爪的臺灣
霧社事件的衝擊/霍亂、傷寒、瘧疾──擊退疫病的醫師千手觀音/人類遺產──從洪水中守護臺灣人
 
第六章 「奇妙」的臺灣
挨著暖爐吹風扇/食紙之神──讓人眼花撩亂的民間宗教/語言的隔閡/至今依舊不變的臺灣風景和季節風俗/對內地的欣羨眼光VS內地人的虛榮心
 
第七章 媒體與便利性的狂想曲
只有內地人才會收聽的廣播/交通發達所帶來的夢想/長官的早報和勇敢的晚報/臺灣懷舊廣告的變遷與高砂啤酒/筆鋒勝劍鋒
 
第八章 大正民主潮流的終結
滾向地獄谷的日本/在日、中狹縫中的試探/非常時期的臺灣社會/內臺融合與臺灣自治問題的未來/國島氏與「灣生大正民主風潮」及其後
 
後記

註釋
 



坐進「大碗」的漫畫家


  一幅畫作,勝過千言萬語。

  從明治時代開始,由西方人繪製、以日本為題材的諷刺漫畫,例如一八八七年喬治.比果(Georges Ferdinand Bigot,譯註:法國畫家、漫畫家,一八六○—一九二七年)的作品《釣魚樂》,蘊藏其中的訊息、時代趨勢和氛圍等,至今仍鮮明可見,是現今想要瞭解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光是匆匆一瞥,就能夠攫取觀者的視線,勾起會心一笑,並讓人忍不住去思考,隱藏其中的奧妙與深意。

  諷刺漫畫就是有如此神奇的魅力。

  不久,日本人也開始繪製諷刺漫畫,從明治時代至大正期間,也就是在所謂大正民主的潮流下,諷刺漫畫成為時代的新寵兒。當時(一九二五年一月)一位住在臺灣的日本人,畫了一幅諷刺漫畫。

  一艘狀似大碗的船隻,漂流在沖繩南方風平浪靜的東海之上。
  大碗上以日文片假名寫著「タイワン」,這艘大碗船隻的名字。
  大碗(たいわん,taiwan)與臺灣(タイワン,Taiwan)的日文發音相同,可見繪者在漫畫構圖中巧妙運用文字遊戲的幽默。

  從「自立」走向「自轉」的臺灣

  像是一寸法師所搭乘的碗公船,就這樣在無風無浪的大海上漂浮,在財政方面仰賴日本內地,稅制方面也享有優待。

  實際上,就像是財政上的寄生蟲。

  在前文提及的漫畫家比果特,繪製「釣魚樂」的八年後,明治政府在首次的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從中國清朝政府手中,獲得第一塊殖民地──臺灣。然而,臺灣這塊土地是連清朝政府也視為「化外之地」而置之不管、統治困難的島嶼。島內不只是瘧疾、傷寒等傳染病肆虐,以山岳地帶為中心,還存在著嚴重的「蕃害」──屬於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的原住民,有獵人頭的風俗習慣;加上颱風暴雨時的洪水災害、缺乏蓄水設施(水庫、埤塘等)所導致的乾旱等,氣候及地理環境上的惡劣條件,令來到此地的新手望之卻步。另外,港灣、道路等交通設施也尚未整備完全。來自對岸中國的福建等華人及其後裔,長期生活在島嶼西部平原,他們與惡疾和原住民交戰、共存。

  基於這些狀況,日本議會中甚至有人提出將臺灣賣給法國的意見。不過,最後日本政府依舊決定,即使在首年度必須投入國家預算四分之一以上的鉅額經費,也要在這個比九州面積稍大的島嶼上整頓基礎設施、改善衛生環境。將臺灣納為殖民地的十幾年後,凌駕於日本內地的近代市街終於誕生,並且此時臺灣在財政面上終於得以獨立。儘管如此,臺灣的賦稅仍舊比日本內地輕;另一方面,眾議院議員選舉法也尚未施行於臺灣,地方自治制度也不存在。對日本而言,臺灣無疑是本國以外的地區,也是一個殖民地。

  然後經過了十年的時間,臺灣來到日本的大正時代。

  在對俄戰爭上消耗不少國力的日本,正面臨財政危機的困擾。接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關東大地震後,面對經濟蕭條的狀況,國家財政更是雪上加霜。當日本從德國手中獲得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開始向南洋地區發展之際,也就理所當然地對臺灣抱持著冀望──從「自立」走向「自轉」,期盼能為日本的利益做出有效的貢獻。

  因此,這個過往只是依賴日本內地而漂浮在大海上的「大碗」,如今則備有名為「高雄」的引擎──臺灣南部經濟的中心,至今仍是世界屈指可數的貿易港口;以及名為「基隆港」的船首──臺灣北部的玄關港口。高雄與基隆這兩處港口,是以農作物資源(例如由日本帶來的種子,經過品種改良的甘蔗和稻米等)輸往日本本土或出口,以及產業貿易的據點為基礎而興盛發展。

  此外,操縱著這艘「大碗」的是島民。

  「至今在海上漂浮著的大碗(臺灣),是浮是沉,是進是退,端看舵手之能耐,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在島民手中所端握的船舵上,寫著「市政實施」四個大字。自一九二○年(大正九年)起,過往並未實施於殖民地的法律,以特別法的形式頒布,刺激了島民的市民意識。島民背後的袋子上寫著「產業貿易南支南洋發展」,裡頭承載了滿滿的期待,幾乎快要迸出大碗的船身。

  所謂的「島民」,意指居住在臺灣,屬於統治階層的日本人(內地人),以及被統治者階層的臺灣人兩者。在人口比例上(大正九年,一九二○年),臺灣人約有三百五十萬,內地人有十六多萬,臺灣人的人數(其中也包含了少數的原住民人口,大約在百分之十以下)明顯勝過日本人的人數。不過,在諷刺漫畫的構圖中,島民經常是站在「被指導的兒童」的一方,日本人的角色則大都是「指導者的大人」,正如坐在島民身旁,穿著制服、戴著官帽、留著鬍子的男子,象徵著臺灣總督府等統治者階級。

  如此,將島民繪製為「小孩」形象的圖畫,同時也象徵臺灣所處的狀態。

  說穿了,臺灣就是一塊殖民地,即使從自立走向自轉,也不可能被賦予自治的權力。就算賦予了有限度的市民意識,臺灣仍舊必須是一個在日本政府監督、控制之下的孩童。但另一方面,在日本統治階層內心的某個角落,卻也存在著希望臺灣能夠再多成長一些的矛盾心理。

  堆疊在「大碗」中的,還有這些無法用雙眼看見的行李。

  所謂的矛盾,更是堆積如山地展露在臺灣人的眼前。移居至臺灣的內地人,包括官僚、知識工作者,甚至勞工、貧民,在業種和身分上可說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但是因為來到臺灣這塊殖民地,明顯地在社會地位上有所差別。這些內地人在教育、就業等各種層面上享有特別待遇。正好就從繪製這幅漫畫的時期開始,臺灣人提出改善的要求,並且在大正民主、自由的時代潮流推波助瀾之下,高呼設置臺灣議會和實現地方自治制度的反日、民族主義運動。

  另一方面,在日本政府「內地延長主義」之下,以「內臺融合」及「一視同仁」的口號推進殖民地政策,加速實現了臺灣人教育機會的提升。

  此時也是日本在臺灣治理上的重大轉換時期。

  在島上扎根的內地人,萌生出「灣生」的新意識,臺灣成為另一個新故鄉,如此一來,愈來愈多的矛盾也不斷在灣生眼前顯現出來。大正民主風潮對臺灣的社會、政治情勢、風俗等層面,帶來十分劇烈的變化,在這個過渡期,任何人都無法「掉以輕心」,因為所有的族群都實際地感受到變化與紛擾,社會上足以作為諷刺漫畫的題材,當然也就俯拾即是。

  於是,報紙的諷刺漫畫就在臺灣這塊殖民地上正式登場,形成一股風潮。

  繪製這幅「大碗」漫畫的作者,是一位出身內地的無名畫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九一六年(大正五年)偶然來到臺灣,參觀日本政府在臺灣施政二十週年紀念的物產博覽會──「臺灣勸業共進會」(展覽期間為四月十日至五月九日),然後決定在臺灣定居。

  國島氏的旁觀者視角

  自明治時代晚期至大正期間,學習美國風格諷刺漫畫的北澤樂天,成為日本現代漫畫的始祖,諷刺漫畫風靡於當世。

  在這段期間,訂購報紙的讀者急速增加,時事新報社在一九二一年(大正十年)創刊《時事漫畫》,報紙諷刺漫畫這種嶄新的類型(genre)應運而生。北澤樂天活躍於報紙諷刺漫畫,繪製了許多傑出的作品。被福澤諭吉相中才能的北澤樂天,因《時事新報》而名聞遐邇,並在一九○五年(明治三十八年)創刊諷刺時局的雜誌《東京頑童》(東京パック),於翌年由原本的月刊改為雙週刊,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後來甚至在外地接連創刊《臺灣頑童》(台湾パック)、《高砂頑童》(高砂パック)、《京城頑童》(京城パック)等期刊。

  同一時期,經過日本二十年殖民統治的臺灣,雖然有前述漫畫雜誌的發行,但在報紙上還未出現漫畫的刊載。來自日本內地的畫家國島水馬(本名:國島守),在臺北的小酒館與報紙記者友人談話之際,對於臺灣報界的無漫畫刊載的現狀感到相當驚訝。後來,國島氏被推薦前往臺北唯一的日刊報紙──《臺灣日日新報》擔任「漫畫記者」,並下定決心丟棄了返回日本的船票。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緣分。在日本發生大逆事件後,社會上的言論自由受到箝制,日本的諷刺漫畫走向低潮,但在大正民主風潮的吹拂之下,又開始為諷刺漫畫增添新的助力(關於大逆事件與諷刺漫畫的歷史,將於第七章詳述)。加上翌年(一九一七年)俄國發生革命運動,大正民主風潮的氣勢更波及政治社會的各項層面,可說是日本歷史上重大的轉換期。

  關於國島氏的身世,以及來臺前的經歷等資料,如今已不復在;換句話說,國島氏是個充滿謎團的人物。據推測他應該是在三十幾歲時抵達臺灣,從他的照片和肖像畫來看,能夠得知他的面貌特徵如下:人如其名,擁有修長的馬臉、象徵聰慧的寬廣額頭、細長銳利的眼神,以及大大的鷹勾鼻和闊嘴,從面相來看,應為孤高固執的面相。

  當時,國島氏以「水馬生」「水馬」的筆名,繪製或書寫風景畫、人物肖像畫、附有諷刺畫的遊記及文章。其後約二十年間,他是臺灣最大報社裡唯一的報紙諷刺漫畫家,針對政治、經濟、風俗、社會百態與國內外各大事件等主題,以詼諧、揶揄的筆法,繪製出色的諷刺漫畫,連載於報紙上。其精湛且千變萬化的手法,讓人不敢置信全是出自同一位畫家之手。他以富含幽默與人文主義為出發點,試圖博君一笑。雖然國島氏特別擅長揶揄政治和經濟上,不過在另一方面,他對市民生活觀察入微的視角,也讓他的作品成為了解當時臺灣社會的寶貴資料。

  在國島氏渡臺時,臺灣已急速發展,並且以帝國政府的南進基地之姿,成為日本政府獎勵國人由內地移居的新天地。此外,從安定度和幸福度這兩個層面來看,從國島氏渡臺到九一八事變後昭和時代的動亂期,這段時期的臺灣儘管只有短短的十五、六年,卻可說是最美好的時代。這同時也是大正民主的生命歷程,以及臺灣報紙諷刺漫畫的一生。

  由此看來,國島氏算是十分的幸運。他的漫畫作品是從「外地」──臺灣來觀看時事,成為理解當時臺灣社會相當貴重的史觀角度和資料而被留存下來。

  說到緣分,讓筆者感到更為奇妙的,是當時與現今日本正苦於東日本大地震、不景氣,以及政治不安的狀況十分相似。二○一一年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來自臺灣一般民眾的募款援助金額超越二百億日圓,高居各國捐款金額之首,讓日本民眾深深感動,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關東大地震發生之際,儘管當時正處於經濟蕭條,但是以臺灣原住民為首,許多臺灣人也紛紛慷慨解囊,來援助帝都的重建。筆者得知這項史實後,就像是站在時代的鏡子前,照映出現在與過去的痕跡,感覺十分微妙。

  當然,因為此次震災,才首次將關心的視線投向臺灣的日本人,想必也不在少數。日本的男女老幼和商業人士前往臺灣數日,享受美食與休閒旅行,或是走訪日本殖民政府過去在臺灣所留下來的遺跡。另外,各國前往臺灣觀光的人數,其首位寶座雖然被開放個人旅行的中國所佔,但在臺灣當地平均每位觀光客所花費的金額,日本人依舊是居於首位。日本與臺灣在外交上並無正式關係,但日本與特殊地域的臺灣依舊維持著緊密的交流。

  如此的臺灣,在一九四五年以前,約有半個世紀都處在日本的統治之下,當時日本統治者的形象讓人有些難以想像。然而,諷刺漫畫是以圖像呈現,能夠從視覺上直接進入我們的意識。過往關於日本統治臺灣的時代記憶,雖然已有許多豐富且多樣化的成果,但未出現從諷刺漫畫切入的視角。不論讀者是否對臺灣熟悉,本書應該都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發現。

  另外,在本書中,筆者將那時住在臺灣的日本人以當時的名稱「內地人」或「日本人」稱之;同樣地,被稱為「本島人」的臺灣人,也使用「本島人」和「臺灣人」,兩種名稱皆為同義。
  
  那麼,讓我們坐進這只「大碗」,展開航行的旅途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3082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六章 「奇妙」的臺灣(節錄)
 
暖爐配風扇
 
炎炎熱天卻是刺寒冬日,即使如此還是開著風扇,難以遏止吃冰的慾望。在服裝方面,冬季裡也有人穿著夏季服裝,或者是無論夏、冬,服裝都能混合搭配,這到底是什麼地方呢?
 
在國島水馬的漫畫中,頻繁出現描繪臺灣炙熱氣候與風俗習慣的景象。他以「只有在臺灣才看得到的服裝」為題,漫畫裡男性身上為冬季的和服長褂,外搭夏季的外衣和帽子,愈往上方愈如同置身夏季;反之,女性則是冬帽配上披肩,穿著夏季的洋裝,愈往下方愈顯現夏日風情。這就是臺北十月的風貌,秋天來訪可以說是一年裡氣候最為舒適的時節。又或者是在下一幅漫畫裡,國島氏描繪冬季裡的情侶,依偎在暖爐旁,上方卻開著風扇。
 
另外,兩位穿著冬衣的內地男子,經過販賣冷飴(清涼飲品)的攤販前方,訕笑表示:「在這麼冷的天氣賣冷飴,原來也有這麼不會做生意的傢伙。」沒想到這時有客人說道:「出來外頭好熱,請再給我一杯。」冷飲店老闆點頭表示贊同:「這就是臺灣啊!」兩名內地男子這才恍然大悟地驚嘆:「原來如此!」當時甚至還販賣冰咖啡,攤販做生意的場景,讓人覺得和現今沒什麼兩樣。
 
實際上,在筆者首次造訪臺灣之前,並沒有預料到臺北的冬天,特別是一月至二月期間,竟然會如此的寒冷。或許是因為潮濕的關係,如同京都一般,臺北的盆地地形加強了氣候寒暑的程度。即使是印象中常年夏天的臺南地區,在冬天也是十分寒冷,因此前往戶外活動時,羽絨外套是不可或缺的防寒衣物。位於臺北和臺南之間的臺中地區濕度較低,常是萬里無雲的大晴天,暑氣也大約是南北折衷的程度。
 
雖然臺灣島的面積約與日本九州大致相同,但由於南北狹長,又有北回歸線通過,加上島內有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以及季風氣候的影響,個人所能感知的冷熱溫度極為複雜,究竟是冷是熱也因人而異;所以臺灣人在服裝和飲食上呈現奇妙的寒暖差異,也是基於這個緣故。而臺灣人性格隨和大方,不像日本人總是處處在意他人眼光,因此在臺灣也很少出現同一個時期內流行同一服裝風格的傾向,自己和他人穿著何種服飾,皆為個人自由。
 

 

 

 

... 面對疫情的肆虐,英國準備「破罐破摔」了?剛剛,英國官方承認,未來一段時間將故意讓60%的公民感染新冠肺炎!是的!你沒有看錯,按照英國政府的說法,只要這60%的公民都被病毒感染了,那麼英國將獲得全體免疫,屆時病毒將被完全控制!對此,英國首相鮑里斯在昨日的疫情發布會上直言:「「我必須告知英國公眾,更多更多的家庭,得做好失去所愛之人的準備。」此言一出,在英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被各大媒體引用為了報紙頭版頭條。...壹據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官方推特報告,截至當地時間13日上午9時,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08例,累計確診已達798例,累計死亡病例10例!僅一天就新增了208人,可以說當前英國的疫情已經很嚴峻了!面對疫情的加重很多英國公民也因此擔心了起來,希望政府能早日做出決斷,控制疫情的蔓延。對此,就連英國前衛生大臣亨特都稱,「這是英國緊急狀態,但我很吃驚,政府明明知道,我們距離義大利僅相差4周,卻依舊沒有任何作為,動作過於緩慢。...在英國民眾的一篇抨擊聲中,北京時間昨天凌晨,英國首相在召集重臣舉行了一場長時間的疫情分析「眼鏡蛇」會議後,帶著首席醫療官和首席科學官亮相。面對一周確診連番數倍,連續多天出現死亡病例的情況,英國首相鮑里斯終於承認:英國疫情第一階段「遏制階段」,已經失敗,進而直接轉入第二階段「拖延」。英國首相鮑里斯所稱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是從流行病學上的一種說法。在流行病學中疫情的防控一般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控制Contain、延緩Delay、研究Research以及減輕Mitigate。所以,按照鮑里斯的說法就是英國目前已經錯過了對疫情的控制階段,繼而轉向了延緩階段! ... 而在延緩階段鮑里斯以及英國政府也採取了幾項措施用於防疫:首先,英國政府認為,在這個階段下如果出現癥狀的輕癥患者是不可以尋求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幫助,應該把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因此,這些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自行在家隔離7天!只有癥狀加重了,才能需求NHS的幫助!這裡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一個疑問,按照我們對新冠病毒發病的常規周期來看,一般來說,應該保證在家隔離14天,但為什麼英國政府要求這些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只在家自我隔離7天呢?對此,英國首席醫療官Chris Whitty也做出了解釋。他認為,經過大量的研究後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傳播性最強的周期僅僅是在出現癥狀後的2-3天,再往後傳染力會快速下降。因此,只用保證7天的隔離時間。 ... 當然,這還並不是英國政府採取的最奇葩的措施!在此次會議上,英國首相鮑里斯雖然還要求所有學校取消所有的海外旅行,但是他並不準讓學校停課!對此,英國政府是這樣看的。他們認為學校停課對於疫情防控確實會有幫助,但效果並不明顯。而長時間的讓學校停課,對於教育系統來說損失很巨大。除此之外,英國衛生大臣Matt Hancock還表示:新冠肺炎病毒在兒童中的感染率不高,學生的感染風險較低。一旦關閉學校,很多家長將不得不被迫回家照顧孩子,這其中還可能會有很多的醫護人員,這又會給NHS帶來更多負擔。因此,英國政府並不打算對學校停課!當然,對於政府的這次措施,很多英國公民並不認可,有一些學校也自動選擇了停課,採用網絡授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除了學校不停課外,此次英國政府的另一個決定更是讓更多人都極其的不理解。那就是英國政府,並不打算取消大型的群體集會,例如足球賽等!這就讓人很詫異了,既然疫情已經如此嚴峻,為什麼還不阻止這種大型的集體,防止疫情擴散呢?對此,英國首席科學官也再次做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認為新冠病毒主要的通過飛沫傳播的,因此只會對密切接觸者傳播。而在類似於這種大型的足球賽,如果出現感染患者的話,最多也只會傳染給周邊的幾個人,是不會把一整個體育場的觀眾都給傳染的!...相反,他認為如果阻止了這種大型的集會,不給球迷去體育館觀賽,他們也會聚集到一起線下觀賽,這反而會使得疫情的傳播風險更大!貳英國未來將不再嘗試檢測和確診每一個新冠患者!根據,目前英國已確診的患者數量來看病毒已經呈現了逐步爆發的態勢,但要知道這個數字還不是最終數字,畢竟還有很多有癥狀的患者還未得到及時的檢測。對此英國的首席科學官也推測,目前英國的確診患者數量應該已經達到了5000-10000人!但讓人很意外的是英國政府並不打算去驗證這個數字!他們未來將不再嘗試檢測和確診每一個新冠患者! ... 是的!正如前文所述,如果你出現癥狀了,就請在家自我隔離7天,因為政府不會再對你進行檢測了!而英國政府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避免疫情急劇爆發,減緩醫療機構的壓力!畢竟,醫療資源有限,因此英國政府認為應該把醫療資源重點放在重癥患者。當然,除此之外,英國政府還有一個目的。而這個目的也是最有爭議,最讓民眾們接受不了的,那就是此舉可以提升全英國的「群體免疫力」。話句話來說,就是放任這些輕癥患者,而久而久之,大家就有了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那麼疫情也就控制了!而也就是這樣的言論,在英國的民眾間引發了渲染大波,畢竟沒有誰想為此搭上自己寶貴的生命。叄原來,英國政府所採取的這一系列措施之所以看上去奇葩,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想讓病毒傳播開,這樣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那什麼是「群體免疫「呢?這種方法真的有效果嗎?實際上,顧名思義,群體免疫即一個群體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種病毒的抗體後,就產生了群體免疫效應。但要注意的是,形成群體免疫的關鍵是,人群中要有足夠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 ... 我們都知道,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所有人群都是易感患者,並沒有研究表明哪一類人群對於新冠病毒存在抗體。目前來看,只有被新冠病毒感染後痊癒的患者形成了自我抗體。而這種「群體免疫「的關鍵就在於如果一個確診患者可以傳播2-3個人的話,那麼這其中就需要有2個人同時存在抗體,這樣就形成了群體免疫的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下圖的人群中出現了一個紅色的感染者,但他周圍的藍色人群里並不存在抗體人群,所以基本所有人都有被傳染的風險。 ... 但是如果在一群人中有極少數出現了抗體,那麼這個人群中如果出現一個感染者的話,那麼這個人群中雖然有少部分人不會被傳染,但還是大部分都被傳染了! ... 但如果在這個人群中絕大多數黃色人都有抗體的話,那麼群體免疫的效果就達成了。即便是沒有抗體的人也不會對這整個群體造成很大的威脅! ... 而這就是英國政府為什麼不再採取檢測了,因為他們預想的就是想達到這種群體免疫的效果來控制疫情!但不得不說,這種群體免疫看起來還只是一種理論上理想化的結果。畢竟,即便產生了群體免疫,還是有一部分人存在被感染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現階段英國政府認為醫院將只專注於危重病例,而這部分危重病人未來可能就是形成了群體免疫後,再被感染的這一部分人群。但是目前英國政府提出的這種猜想實際上在很多專家眼裡都是不可行的!畢竟這種做法中有賭博的成分存在,而賭注就是民眾們寶貴的生命,存在很大的風險。對此,目前包括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在內的多位專家也稱,英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某種程度上是 「真在拿大家的生命做輪盤賭注。」因為,要知道,群體免疫中最關鍵的一個要素就是:對病毒的認知已經足夠充分,這樣才能保證致病性和致死率足夠低。而從目前全世界研究的結果來看,對於這種新出現的新冠病毒,目前全世界科研都處在初期,並沒有形成充分的了解。所以,在這種時候選擇這種做法確實太過於冒險。如果過程中,出現差錯和不可控因素或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所以,怎麼看英國政府選擇的這種方法都太過於冒險!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n3xea.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0346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新社中長髮尷尬期推薦染髮髮廊和平好感度最高色系推薦染髮髮廊一中商圈推薦精油養護護髮台中中區溫朔燙推薦染髮髮廊
新光三越附近齊耳瀏海短髮推薦髮廊 和平減齡的燙髮風格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髮廊推薦和平韓系厚瀏海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大肚韓男刻髮推薦髮廊 台中染髮推薦ptt潭子泰迪熊卷髮推薦髮廊 東勢漂染頭髮護理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內行人推薦的美髮沙龍太平洋SOGO附近髮根不好剪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霧峰美式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 客製質感溫塑燙髮台中燙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推薦好物初心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